TCG诺地卡将每周为大家普及一位北欧艺术家的生活及工作,使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北欧相关的文化及艺术。这是该系列的第五篇。

Karen Blixen(凯伦·布里克森),原名Karen Christentze Dinesen(凯伦·克里斯蒂兹·迪内森), 1885年出生在丹麦北部西兰岛上的伦斯特伦德庄园,一个有土地的上层阶级家庭。从小到大她什么都不缺,她有好几个仆人,有自己的马,受过良好的教育,多次出国旅行,她的家庭与贵族交往密切。但也并非事事顺利。

如果她的父亲觉得很难适应他所身处的资产阶级社会,那么,对于凯伦来说,她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因为她虽然很聪明,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在生活上的选择相比她的父亲就受到更多的限制了。尽管她很优秀,但她所受的教育从来就不是为自己谋业,而是让她成为同等阶级的某个男性典范可以接受的妻子。然而她从不对别人说教的那些简化的非黑即白的好与坏的价值观逆来顺受。

凯伦八岁时就写了她的第一首诗,之后她继续创作童话和戏剧(和姐妹们一起表演),并为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著作画插图。后来,她开始系统的学习绘画,并在1907年以“Osceola”这个笔名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在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凯伦都以笔名发表作品,因为如果读者和评论家知道她是女性,那么她作品的接受度就会受到影响。
她爱上了瑞典男爵Hans von Blixen-Finecke(汉斯·冯·布里克森-费内克),但二人没有走到一起。1910年,她前往巴黎学习绘画。在那里她也没有找到任何的快乐,她写道,“厌倦了整个生活,我忍不住想呕吐了”。
在她早期的诗歌《翅膀》中,是这样收尾的:
“夏天的世界真美妙
当所有的玫瑰从她们的衣服中绽开,
但我的心在狱中歌唱
只有翅膀,只有翅膀”
如果凯伦要找到这些翅膀,她将不得不采取更激烈的行动。

1914年,凯伦放弃了画画的梦想,嫁给了汉斯的兄弟布洛尔·冯·布里克森-费内克男爵(因此加入贵族行列,改姓布里克森),并与他一起移民到英属东非,在那里他们一起开办了个咖啡农场。

在非洲漫长的逗留期间,尽管饱受疾病、经济困难和婚姻问题的困扰(她于1925年与布洛尔离婚),但凯伦找到了一种她从未体验过的自由:
“终于有一个地方,就是这里,可以让人们摆脱所有习俗的束缚,在这里有了一种新的自由,那是我曾经只能在梦中寻找的地方。”

在非洲,她遇到了英国大型动物猎人丹尼斯·芬奇·哈顿,并和他发展了一段浪漫的关系。他带她去狩猎旅行,还带着她坐着自己的小双翼飞机滑翔,这样就真的给了布里克森翅膀。她用讲故事来报答他。但后来凯伦和丹尼斯却逐渐疏远了。1931年,就在布里克森因破产回到丹麦之前不久,丹尼斯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丧生。也是在非洲,她开始以更严肃的态度写作。她后来出版了她在非洲的回忆录《走出非洲》。1985年,同名电影在此书的基础上问世(不过,好莱坞在故事情节上并没有按部就班),该片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多项奥斯卡奖,使凯伦·布里克森(Karen Blixen)闻名世界。

1934年布里克森回到丹麦后,她设法以“伊萨克·迪内森”这个笔名在美国出版了她的《七个哥特故事》。这本书最初在非洲用英文创作,但后期她把它翻译成丹麦语,并于1935年在丹麦出版。这本书是她的处女作,非常令人着迷。它由七个关于半魔法古欧洲的幻想故事组成,在那里布里克森沉思着故事的本质和力量,往往故事里还有故事,因此创造了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外层的故事很可能是有关布里克森和她的读者们自己的生活。

布里克森从小就讲故事。她一生都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讲故事的人,她把自己比作《一千零一夜》中的传奇人物谢赫拉莎德,并让自己被描绘成无数精彩而又自觉古怪的人物形象。她从未再婚,虽然这可能与她在非洲期间感染的疾病有关,但这无疑有助于塑造她的神秘,甚至是神话般的形象。
也许是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布里克森才找到了她真正的翅膀。1961年,在她去世前一年,她创作了短篇小说“Second Meeting”(《第二次相遇》),关于其中的一个人物,她写道:
“当然,能够把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变成故事,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这也许是人类在生活中所能找到的一种完美的幸福。但与此同时,对不知情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损失,甚至是一种诅咒。”
因此,布里克森,与她的父亲相反,最终找到了她的翅膀,尽管它们令她付出了代价。

1962年,布里克森在伦斯特伦德去世,享年77岁。布里克森在丹麦及国外都享誉盛名,并因《七个哥特故事》、《走出非洲》和《冬天的故事》等杰出作品而被世人所熟知。

她所有的主要作品都有英文版本。《走出非洲》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同名电影可以在爱奇艺和优酷上找到。
文: Skjold Andreas Arendt
译: 张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