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G诺地卡将每周为大家普及一位北欧艺术家的生活及工作,使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北欧相关的文化及艺术。这是该系列的第十六篇。
爱德华·蒙克(1863-1944)鼎鼎有名的挪威画家,全世界都有关于他的作品参照和文章。就算不认得他的名字,也必晓得他那幅全球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呐喊》。

明信片、T恤衫、各类工艺复制品和新生艺术都会使用这幅图像。
它已经成了表现主义的标志,也是爱德华·蒙克时代的新艺术风格。蒙克绘制了几个不同的版本,甚至还有木刻版。《呐喊》表达了绝望、抗议和焦虑。

在一片大面积红色的天空背景中,一个人倚在栏杆旁,一条线无尽地蔓延至背景里。黑色剪影中扭曲的脸就像一个哭泣的视觉标志。但这幅画想要表达的更多的是强烈的情感而不是一个人的样子。这幅画是爱德华·蒙克的典型作品,用长笔触和强烈的色彩作画,不服从当时的绘画规则。《呐喊》在当时轰动一时,现在回想起来,它已经成为了表现主义风格的象征。它不是根据主题的直观形象来渲染,而是根据它本身的感觉来渲染。主题中的比例、色彩再现和细节都是画家情绪的表达。看到这幅画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幅画属于一种既新鲜又原始的绘画方式,叫做表现主义。这些画说出了一些言语无法表达的东西。在《绝望》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画风。

这和《呐喊》是同一个版本,画中,一个人靠在同样的栏杆上,同一片天空更是显明了与《呐喊》的联系。这幅画名为《绝望》,我们看到同样的长线条,用画笔勾勒出的敏感的线条,使颜色层层之间有了空间感。
爱德华·蒙克花了数年时间才成就了这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他以印象派为主的当代绘画风格进行创作。印象派根据视觉感受又再现了一个主题。蒙克对在画中表现情感的探索在他对动机的选择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生病的孩子》是一幅充满感情的画作,画中蒙克的一位亲人躺在病床上,母亲在床边哀悼。这幅画表现了母亲的悲痛,也表现了艺术家对失去亲人的绝望。

从《生病的孩子》到《呐喊》,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被创造出来。爱德华·蒙克受到他在旅途中所见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在法国)给他留下了他所认为的强调色彩印象的浪漫意象。从那时起,我们看到了一种表达的艺术,它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看法,从注重绘画的美到表现力。
它的发生并非没有争议。当爱德华·蒙克首次在德国展出这类画作时,展览在几个小时后就结束了。因为这些画像太具有挑战性了。

知识分子和精英们不希望看到自己被这样描绘出来。那些不为人知的情感:不愉快的爱,嫉妒,沮丧,孤独,绝望不应该在艺术展览中这样直接的抛给观众。

心理学是一门新科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士在其中提出了性作为人类行为驱动力的理论。爱德华·蒙克把这种力量画进了被视为淫秽的画作中。作为欲望的表达,《吸血鬼》用色彩和线条来强调男女关系的激烈。

《圣母》是蒙克的回归主题。形似波浪的精子动态环绕在主像周围,让我们毫不怀疑其所描述的强烈情感。
爱德华·蒙克住在挪威奥斯陆峡湾附近的小镇Asgardstrand海滨的一间小木屋里。他的艺术表达了他自己强烈的情感。在他为名人所画的一些肖像画中,情感通常通过戏剧性的光影和色彩被揭示出来,但不具细节。

爱德华·蒙克的作品是挪威对世界艺术最著名的贡献之一。他的画作被收藏在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现在,他的全部收藏都被转移到了新的国家博物馆,很快就会在奥斯陆市中心开放。

文:Alfred Vaagsvold
译:张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