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G诺地卡将每周为大家普及一位北欧艺术家的生活及工作,使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北欧相关的文化及艺术。这是该系列的第二十篇。

爱德华·格里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北欧作曲家,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为亨里克·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所创作的音乐。在这部戏剧中,我们可以听到诸如可爱的《晨景》和《山魔的大厅》等不朽曲目。完整性更高的作品是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此曲是世界上演奏的最多的作品之一。

在他那个时代,欧洲艺术家们人生的走向基本一致,所以爱德华·哈盖鲁普·格里格(1843-1907)的故事对我们来说也不陌生。他出生在挪威西海岸卑尔根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生长在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环境中。他的母亲在他六岁时就开始教他弹钢琴,15岁时,爱德华遇到了挪威著名的小提琴家奥尔·布尔,他很赏识爱德华的才华,于是说服他的父母送他去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莱比锡学习音乐。虽然他很喜欢那里的音乐会(音乐学院的学生有参加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日常排练的特许),但爱德华从未满意学校的作曲教学,他后来写道:“的确,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我个性部分的对我来说仍是一本未拆封的书。”

尽管如此,格里格成为伟大作曲家的道路仍在继续。1861年,他在瑞典的一场音乐会上首次作为钢琴家亮相,在瑞典一段时间后回到挪威,并在那里的一场公开音乐会上首次演奏了自己的几首作品,1863年又去哥本哈根深造。他在那里遇到了丹麦作曲家尼尔斯·加德。尼尔斯·加德是“北欧之声”的先驱,在当时的欧洲是一个有名气的人物,尽管现在不太为人所知。后来,格里格常居丹麦。正是在丹麦,格里格遇到了尼娜·哈盖鲁普,她是格里格的表妹,也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格里格于1867年与尼娜完婚。在格里格晚年的时候,他写了以下关于尼娜的文字:
“我爱她,一个年轻可爱的女孩,她有一副美妙的嗓音和同样美妙的音乐表现力。那个女孩成了我的妻子,我生命中的伴侣,直到今天。对我来说,她一直是——我也敢说——她是唯一一个能真正表达我的歌曲的人。”

在1869-1870年的罗马之旅中,格里格和其他人遇到了钢琴巨星弗朗茨·李斯特和挪威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后来亨里克·易卜生邀请格里格为他的戏剧《培尔·金特》作曲。格里格经常作为指挥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但他更喜欢在挪威度过夏天。1884年,他在卑尔根南部买了一块地,在那里建了一座叫特罗德豪根的别墅(“巨魔的小丘”)。后来,特罗德豪根成了格里格为庆祝他和尼娜银婚纪念日所作的著名钢琴曲《特罗德豪根婚礼》的创作背景。

格里格和尼娜的关系无疑是他创作爱情歌曲的灵感来源,那他其它的作品呢?自从他在莱比锡患上了最终导致他死亡的肺部疾病,他就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但不同于他的前辈,伟大的德国音乐家罗伯特·舒曼,格里格还没有重大到影响他艺术生涯的个人危机。相反,格里格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灵感:挪威的民间音乐和他从小长大的卑尔根四周的风景——一些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Hill in Nærøy Fjord, Painting of a landscape not far from Bergen by Grieg’s contemporary Anders Askevold.
与稍晚一些的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1865-1957)(参考前序文章)一样,格里格是建立挪威国家民族认同的核心人物。他那富于戏剧性的钢琴协奏曲会在听众的脑海中勾勒出挪威的群山,而他的其它作品则充满了灿烂的光芒,那光芒只出现于他在挪威度过的漫长的白天和短暂的夜晚。格里格的音乐中充满了挪威的大自然以及挪威的民间音乐元素:他许多钢琴曲差不多都是直接定调,但几乎在所有的音乐中都能感受到这种影响。又一次,我想到了那首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钢琴的开场主题是本土音乐中常见的元素,并与最后一个乐章中的舞蹈节奏和和声相呼应。

推荐欣赏:
《培尔·金特》总长度为90分钟。现在,它通常被浓缩成两首带有亮点的管弦乐组曲。但很遗憾在组曲中,原乐谱的合唱和独唱部分被删除。听听格里格自己的卑尔根爱乐乐团的录音,这里也能找到《a小调钢琴协奏曲》:
https://y.qq.com/n/yqq/album/000B3jOU24cuBD.html
这篇文展之后,栏目会做一个暑期休整,更多系列文章将于秋季回归。
文: Skjold Andreas Arendt
译:张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