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转换
挪威艺术家Tone Leksbø 个展
展览开幕酒会:2011年7月30日晚8点
展期:2011年7月30日—9月3日
地点:TCG诺地卡 西坝路101号云南白药厂旁昆明市机模厂内
联系电话:4114692
挪威艺术家Tone Leksbø 获得奥斯陆市政厅赞助于今年7月9日至9月13日进驻TCG诺地卡并进行创作,她将在7月30日举办个展“地方转换”,此次展览形式丰富包含玩偶装置、摄影、录像等,Tone热爱旅行并试图用多元的方式来阐述地域、空间转换所带来的灵感,Tone曾在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间在TCG诺地卡学习汉语,本次展览部分作品创作于她在昆学习期间,融汇了她对昆明的热爱。
地方转换
–挪威艺术家图娜•雷克斯伯当代艺术展挪威当代艺术家图娜•雷克斯伯游历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最让她感兴趣的却是这些地方不断发生的变化。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你也不能回到和原来完全一样的地方,因为在第一次之后,人和地点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果把这一道理放到中国、放到昆明,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在这里,旧的建筑被纷纷推倒、拆毁,新的高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和全中国一样,昆明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飞速发展的经济推动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也象征着全球持续变化的消费观念。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购买和使用产自中国的产品,包括食物、电器、衣服和儿童玩具。
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对中国无疑是一件好事,可由此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全球性的消费观念究竟是好还是坏,尚值得商榷。在图娜 雷克斯伯展出的一件作品中,她提出了一个问题:所有的玩具,在被玩过几次之后,分别都去了哪里?人们会怎么处理它们?从崭新、漂亮的一件玩具变成脏乱的垃圾,这一过程通常很快,那些被丢弃的玩偶和泰迪熊,也象征着正在远去的一代人,它们欢乐天真的童年记忆也随着这些玩具一起被扔掉,一去不再复返。
在图娜的作品中,她还进一步使用了这种物质性。这些曾经如此熟悉的小东西,再次出现时并非在儿童房间,而是出现在一个艺术画廊里。图娜 雷克斯伯的创作灵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美籍非洲裔艺术家马利塔 丁格斯的影响,她在这里演绎了从垃圾到艺术品的转换。
在另一件作品中,图娜巧妙地结合了一种活泼戏谑、荒诞的观点,意在让观众和她的作品交流互动。大大的骰子被蒙上了摄于马里(非洲)、挪威(欧洲)和中国(亚洲)的图片,让我们反思社会进步中发生的变化。欧洲有着其在经济、政治上的领先优势,现在,亚洲正在赶上并渐渐取代这种领先地位,那么,非洲将来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机会呢?这完全取决于各个参观者的“掷骰子”的结果,或是参观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喜好站到不同的箱子上的结果。
作品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自己家乡的某种情况:五十年前,挪威曾经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后来在那里发现了石油,于是,挪威很快跃居欧洲最富有的国家的行列。然而,从现在起的五十年以后呢?石油可能会采完,挪威这个国家,会再度跌回以前的贫困社会吗?
另一件作品是一副由许多摄影人的照片拼成的拼贴画。这件作品探讨了如何把一个人、一个场景或一个地方以二维的方式来呈现的问题。在这里,图娜仍以一种戏谑、幽默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业余摄影人对着各种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对象拍照的场面,这里暗藏了她自己的一个质疑:当艺术家在拍照的时候,她究竟在做什么?
和其它互动性的作品一样,图娜在摄影时,也常常邀请观众参与到其中。在她的另一件作品“变脸”中,先在墙上挂满了特征模糊的各种脸型,然后鼓励到场的每一位观众,用宝丽来相机拍一张自己的面部照片,用这张照片去覆盖一张与自己的脸型最接近的模糊照片。
除了这些有趣的摄影作品,艺术家还展出了她的三件影像作品:其中一件展示了昆明动物园里动物生活条件的变化,另一件展示的是鲜花—一个同样让昆明享誉海内外的产业,最短的一件是图娜从中国云南带回挪威的云南少数民族妇女的歌声—我们可以在影像中听到一个妇女动听的歌声,在通往奥斯陆的机场快线上反复吟唱着。把这些影像拿到昆明来展示,这也让图娜找到了表达展览主题—变迁之地—的另一种方法。
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画廊吧,就像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的话:已经永远不可能和以前一样了。文:Alf Walgermo
翻译:李健波
开幕酒会
American Furniture says
wonderful issues altogether, you simply won a new reader. What would you suggest in regards to your publish that you just made some days ago? Any sure?